此外,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也已经不远。
谁都不能拒绝接受DCEP
消息来源于《上海证券报》。
2018年10月,央行数研所前任所长姚前卸任并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,央行数研所掌门人就一直处于空缺状态。
《上海证券报》称,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表示,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,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,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。
不久前,穆长春还在“得到App”上开设有关数字货币的课程《科技金融前沿: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》。课程分为六个部分:《Libra:比比特币更接近支付工具的数字货币》、《Libra如何应对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挑战》、《Libra能成为强势货币吗》、《Libra能突破数字货币的通行风险吗》、《DCEP:中国自己的数字货币》以及《DCEP的设计和发行逻辑有何创新》。
![]() |
而对于央行数字货币,穆长春则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义:央行数字货币是纸钞替代。“它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,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。我们对它的定义翻译过来就是‘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’,即‘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’。”
他表示,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资产,最根本的一个优势,是摆脱了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,因为它只是一个加密字符串,DCEP也具有同样的优势;不同之处在于,央行的数字货币属于法币,跟现金一样,央行的数字货币也具有无限法偿性,也就是不能拒绝接受DCEP。
“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”
在数字货币领域,央行的动作,一直为各界所关注。
自6月18日Facebook推出Libra后,央行就开始密集发声;穆长春也多次代表央行数字货币公开评论。
7月8日穆长春在《财新网》发文称,Libra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,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。他表示,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,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,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,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。
7月9日,穆长春又在《彭博》发表英文评论文章,强调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。在他看来,Libra可能会引起汇率套利及不同货币间竞相印钞,需尽快让人民币实现可兑换才能抵御住Libra的侵蚀。
![]() |
在移动支付已相当发达的今天,央行为何还要大力投入研究数字货币领域呢?
穆长春表示,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,我们需要未雨绸缪;其次,纸钞、硬币的成本极高,不仅要投入成本做防伪技术,流通体系的层级也比较多,携带又不方便,现在谁也不愿意带现金了。“央行数字货币,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的价值特征,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要求。”
排版:Jessie
![]() |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火鸟财经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
最新评论